電影排行榜
- 台北票房榜
- 全美票房榜
- 預告片榜
野蠻遊戲:全面晉級
在全新的《野蠻遊戲:全面晉級》中,前一集角色再度聚首,但遊戲的格局卻早已改變!當四位主角重返「野蠻遊戲」試圖要拯救自己的小命時,他們意外發現這個遊戲規則不僅改變,這一次,所有的玩家都必須去突破更多未探索過的全新領域;從荒蕪的沙漠,到無人之境的雪山,他們必須拼盡全力,才能逃離這個全世界最危險的遊戲,回到現實!
統計時間 : 2019-12-07~2019-12-08
冰雪奇緣2
席捲全球票房的《冰雪奇緣》又回來了!電影故事設定在前作的3年後,在艾莎聽到來自北方神秘的呼喚聲後,艾倫戴爾王國因為開始受到不明強風吹襲而變得不再安全。為了拯救王國、拯救家鄉,艾莎與妹妹安娜、阿克、雪寶和小斯,再度踏上全新的冒險之旅,而這次的旅程,也將揭露艾莎冰雪魔力的起源。在神秘強風的背後隱藏了甚麼秘密?艾莎與安娜又將會遇到甚麼樣的挑戰和困難?艾倫戴爾王國的未來掌握在他們手中!
-
1冰雪奇緣2
-
2鋒迴路轉
-
3賽道狂人
-
4Queen & Slim
-
5A Beautiful Day in the Neighborhood
-
6黑水風暴
-
7暴走曼哈頓
-
8救火奶爸
-
9決戰中途島
-
10去年聖誕節
統計時間 : 2019-12-06~2019-12-08
葉問4:完結篇
★聖誕跨年最強I P,葉問十週年精彩完結篇
★甄子丹宗師回歸,十年傳奇最後一戰
★《葉問》原班人馬再創巔峰,葉問為拯救李小龍, 詠春再戰各路高手
葉問(甄子丹 飾)在妻子過世後,帶著兒子過著簡單生活,他的學生李小龍(陳國坤 飾)遠赴美國,因打破貫例教授洋人武術,得罪當地唐人街的其他武館。
葉問受邀赴舊金山唐人街,一方面想了解李小龍的狀況,同時想安排叛逆期的兒子赴美唸書。但他卻見到華人慘遭白人歧視與欺壓,甚至被冠上莫需有的罪名,唐人街風聲鶴唳,讓他決定施展全身武藝,主動挑戰白人強武,以詠春及德性服人,立於天地,讓世界看見。
-
1葉問4:完結篇
-
2STAR WARS : 天行者的崛起
-
3野蠻遊戲:全面晉級
-
4南方車站的聚會
-
5添好孕
-
6霹靂嬌娃
-
7去年聖誕節
-
8一屍到底番外篇:好萊塢大作戰!
-
9特約經紀公司
-
10熱氣球飛行家
統計時間 : 2019-12-15
你最近瀏覽的電影
最新預告片
共1支
劇情介紹
那是最壞的時代、也是最好的時代。那是1980年代的的台灣,民歌、民運、解嚴前夕,整個社會在自由的思潮中,即將引爆。其中,以《光陰的故事》、《兒子的大玩偶為》起點,由小野、吳念真、侯孝賢、楊德昌、詹宏志等揭櫫推動的新電影運動,不僅為近代華語電影史寫下了最重要的一頁,也綻放出最燦爛藝術火花。
三十年過去了,新電影的往事看似如煙,但影響所及的漣漪卻在時代的波瀾中,擴散到全世界,資深電影人王耿瑜與導演謝慶齡,走訪法國、荷蘭、義大利、阿根廷、日本、泰國、中國、香港,訪問多位世界級電影學者、策展人、藝術家和導演,包括阿比查邦、阿薩亞斯、馬可穆勒、東尼雷恩、是枝裕和、黑澤清、艾未未、賈樟柯、劉小東等,暢言台灣新電影對他們的影響與啓發,從影像的本質、社會文化的反省到個人生命的記憶,在既宏觀又內視的紀錄中,重新檢視電影運動的價值與意義,也喚回了所有關於新電影的美好記憶,寫下另一篇電影與歷史的詠嘆詩篇。
【關於影片】
1982年由臺灣中央電影公司小野和吳念真策劃,陶德辰、楊德昌、柯一正、張毅四人合作拍攝了四段式影片《光陰的故事》(In Our Time 1982)。影片用四段人生不同階段的故事來表現人際關係與男女關係的演變、人的成長和臺灣30年來社會形態的變遷,由此突破了臺灣70年代以來,政治宣傳片和瓊瑤愛情劇占據電影市場的局面,開創關注社會和家庭生活的充滿情趣的實驗電影時代,不僅迅速引發國內觀眾的好評及票房佳績,更贏得國際影評的矚目,接著《兒子的大玩偶》、《戀戀風塵》、《恐怖份子》、《超級市民》,一部又一部精彩的作品,掀起這個徹底改變台灣近代電影發展的「台灣新電影」運動,也將台灣電影帶入了寫實、現代的文化美學高峰。
時值台灣新電影三十周年,新電影主將的影響力持續到今天,不只是對台灣電影,還在對岸的年輕影人身上發酵,無論是創作上或是生活上:以《拾荒少年》獲得金馬獎「最佳創作短片」的張思慶特別說感謝《童年往事》,感謝《一一》,這些電影讓他知道拍電影不是這麼孤獨;以《失戀33天》獲最佳改編劇本的鮑鯨鯨,感謝《童年往事》。但是新電影在台灣卻一直未被好好珍視過,《一一》,甚至從未在台灣上映過。
繼2008年《海角七號》引發全民看電影運動,2010年票房再度報捷之際,乃至2013年《大尾鱸鰻》在台創下4.3億元票房,就在台灣電影的觀眾近年陸續回籠,票房也有卓越的提升的同時, 2012年金馬獎,扣除「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」和「終身成就紀念獎」,台灣電影只留下「最佳女主角」和「最佳新導演」兩座小金馬,這可以視為評審團發出的一次警示,台灣電影又要再次面對這個從「新電影」開始就宛如鬼魅般糾纏不已的老問題:如何在藝術與商業間衡量取捨?
三十年過去了,「台灣新電影」對台灣電影、甚至是近代華語電影而言,究竟是歷史上的曾經輝煌的過去式?或依舊擁有深厚影響力的現在進行式?透過紀錄片的追訪探索,以電影為名,影片也帶出了對台灣電影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整理爬梳更宏觀的思考方向。
就像《戀戀風塵》裡穿過長長的黑暗隧道、走入一片未知的光明,三十年前的台灣新電影不僅創造了電影美學的新里程碑,也開啟了本土藝術文化的全新創作視野,當時所帶動的影響力,至今依舊,而當年所啟動的旅程,今天也將再繼續。紀錄片《光陰的故事—台灣新電影》,也將以展開一趟影像之旅的,帶領大家從過去、現在、到未來,從電影、文化、到藝術,從紀錄片、藝文展演、到書寫再創作,全面展開一趟以「台灣新電影」為名的旅程。
在歷史的縱深之中,我們尋找...
「我們一直是靠這樣的志氣,活得抬頭挺胸理直氣壯的,不是嗎?」 小野說。
從過去到未來,從在地到國際,《光陰的故事--台灣新電影》在三十年後的今天再重新檢視「台灣新電影」所帶給我們的滋養、薰陶、影響和啟發,除了電影美學本身的刺激與發展,更多的是在所謂台灣精神的認同與追尋,隨著更多本土議題與運動的迸發:反核四、反服貿、太陽花學運,我們看見民間與新世代力量的崛起,彷彿三十年前從文學論戰、民歌自覺、到新電影的勃發,時代在歷史的土壤與滋養上推進,「台灣新電影」所標示的,不只是那個時代的影像革命,或許更重要的,在於對台灣與自我的認同自覺。三十年過去了,究竟有什麼還存留?有什麼是現下的我們值得重新思考驗證的?在眾人忘卻歷史只往前看的此時,藉由電影的追訪思索,希望能從時代的經緯脈絡中,真正找到面對這全球化世界的瞬息萬變的立基點,找到屬於台灣的志氣與根源。
為了擴大視野與觀點,影片特別邀請了當年引爆「台灣新電影」的文化人小野,擔任影片總監製,並由資深電影人王耿瑜製作、旅法國策展人謝慶鈴導演,訪問國內外逾五十位重要電影工作者、影評人及藝術家,期待在此關鍵的變動時刻,記錄訪問各領域的電影人,受訪者包括當年「台灣新電影」的健將侯孝賢、柯一正、王童、吳念真,以及新生代魏德聖、陳駿霖,大陸導演賈樟柯、田壯壯、王兵、楊超,藝術家劉小東、艾未未、董冰峰,日本評論家佐藤忠男、影人是枝裕和、淺野忠信、三池崇史,法國名導阿薩亞斯、影評策展人東尼雷恩、馬可穆勒等等,從本土到海外,從資深到新銳,重新提出對新電影與台灣影像文化的探索。
所經歷的時代變遷、追尋夢想的堅持以及創作的能量及視野,也以影像拋出此時此刻的時代叩問。
所謂「台灣新電影」的精神,就是一種志氣,身體力行、創新求變、社會關照的意念,以及對於自我認同的摸索。而這樣的意念貫穿至今,未曾改變。
三十年過去了,新電影的往事看似如煙,但影響所及的漣漪卻在時代的波瀾中,擴散到全世界,資深電影人王耿瑜與導演謝慶齡,走訪法國、荷蘭、義大利、阿根廷、日本、泰國、中國、香港,訪問多位世界級電影學者、策展人、藝術家和導演,包括阿比查邦、阿薩亞斯、馬可穆勒、東尼雷恩、是枝裕和、黑澤清、艾未未、賈樟柯、劉小東等,暢言台灣新電影對他們的影響與啓發,從影像的本質、社會文化的反省到個人生命的記憶,在既宏觀又內視的紀錄中,重新檢視電影運動的價值與意義,也喚回了所有關於新電影的美好記憶,寫下另一篇電影與歷史的詠嘆詩篇。
【關於影片】
1982年由臺灣中央電影公司小野和吳念真策劃,陶德辰、楊德昌、柯一正、張毅四人合作拍攝了四段式影片《光陰的故事》(In Our Time 1982)。影片用四段人生不同階段的故事來表現人際關係與男女關係的演變、人的成長和臺灣30年來社會形態的變遷,由此突破了臺灣70年代以來,政治宣傳片和瓊瑤愛情劇占據電影市場的局面,開創關注社會和家庭生活的充滿情趣的實驗電影時代,不僅迅速引發國內觀眾的好評及票房佳績,更贏得國際影評的矚目,接著《兒子的大玩偶》、《戀戀風塵》、《恐怖份子》、《超級市民》,一部又一部精彩的作品,掀起這個徹底改變台灣近代電影發展的「台灣新電影」運動,也將台灣電影帶入了寫實、現代的文化美學高峰。
時值台灣新電影三十周年,新電影主將的影響力持續到今天,不只是對台灣電影,還在對岸的年輕影人身上發酵,無論是創作上或是生活上:以《拾荒少年》獲得金馬獎「最佳創作短片」的張思慶特別說感謝《童年往事》,感謝《一一》,這些電影讓他知道拍電影不是這麼孤獨;以《失戀33天》獲最佳改編劇本的鮑鯨鯨,感謝《童年往事》。但是新電影在台灣卻一直未被好好珍視過,《一一》,甚至從未在台灣上映過。
繼2008年《海角七號》引發全民看電影運動,2010年票房再度報捷之際,乃至2013年《大尾鱸鰻》在台創下4.3億元票房,就在台灣電影的觀眾近年陸續回籠,票房也有卓越的提升的同時, 2012年金馬獎,扣除「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」和「終身成就紀念獎」,台灣電影只留下「最佳女主角」和「最佳新導演」兩座小金馬,這可以視為評審團發出的一次警示,台灣電影又要再次面對這個從「新電影」開始就宛如鬼魅般糾纏不已的老問題:如何在藝術與商業間衡量取捨?
三十年過去了,「台灣新電影」對台灣電影、甚至是近代華語電影而言,究竟是歷史上的曾經輝煌的過去式?或依舊擁有深厚影響力的現在進行式?透過紀錄片的追訪探索,以電影為名,影片也帶出了對台灣電影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整理爬梳更宏觀的思考方向。
就像《戀戀風塵》裡穿過長長的黑暗隧道、走入一片未知的光明,三十年前的台灣新電影不僅創造了電影美學的新里程碑,也開啟了本土藝術文化的全新創作視野,當時所帶動的影響力,至今依舊,而當年所啟動的旅程,今天也將再繼續。紀錄片《光陰的故事—台灣新電影》,也將以展開一趟影像之旅的,帶領大家從過去、現在、到未來,從電影、文化、到藝術,從紀錄片、藝文展演、到書寫再創作,全面展開一趟以「台灣新電影」為名的旅程。
在歷史的縱深之中,我們尋找...
「我們一直是靠這樣的志氣,活得抬頭挺胸理直氣壯的,不是嗎?」 小野說。
從過去到未來,從在地到國際,《光陰的故事--台灣新電影》在三十年後的今天再重新檢視「台灣新電影」所帶給我們的滋養、薰陶、影響和啟發,除了電影美學本身的刺激與發展,更多的是在所謂台灣精神的認同與追尋,隨著更多本土議題與運動的迸發:反核四、反服貿、太陽花學運,我們看見民間與新世代力量的崛起,彷彿三十年前從文學論戰、民歌自覺、到新電影的勃發,時代在歷史的土壤與滋養上推進,「台灣新電影」所標示的,不只是那個時代的影像革命,或許更重要的,在於對台灣與自我的認同自覺。三十年過去了,究竟有什麼還存留?有什麼是現下的我們值得重新思考驗證的?在眾人忘卻歷史只往前看的此時,藉由電影的追訪思索,希望能從時代的經緯脈絡中,真正找到面對這全球化世界的瞬息萬變的立基點,找到屬於台灣的志氣與根源。
為了擴大視野與觀點,影片特別邀請了當年引爆「台灣新電影」的文化人小野,擔任影片總監製,並由資深電影人王耿瑜製作、旅法國策展人謝慶鈴導演,訪問國內外逾五十位重要電影工作者、影評人及藝術家,期待在此關鍵的變動時刻,記錄訪問各領域的電影人,受訪者包括當年「台灣新電影」的健將侯孝賢、柯一正、王童、吳念真,以及新生代魏德聖、陳駿霖,大陸導演賈樟柯、田壯壯、王兵、楊超,藝術家劉小東、艾未未、董冰峰,日本評論家佐藤忠男、影人是枝裕和、淺野忠信、三池崇史,法國名導阿薩亞斯、影評策展人東尼雷恩、馬可穆勒等等,從本土到海外,從資深到新銳,重新提出對新電影與台灣影像文化的探索。
所經歷的時代變遷、追尋夢想的堅持以及創作的能量及視野,也以影像拋出此時此刻的時代叩問。
所謂「台灣新電影」的精神,就是一種志氣,身體力行、創新求變、社會關照的意念,以及對於自我認同的摸索。而這樣的意念貫穿至今,未曾改變。
詳全文
展開劇情簡介
相關文章
共2則
-
「不才專家」原創操刀!周約翰新片《虎尾》將來台拍攝
最新消息傳出,由熱門影集「不才專家」共同原創楊艾倫(Alan Yang)自編自導的新片《虎尾》Tigertail,將由《星際爭霸戰》韓裔男星周約翰(John Cho)主演,並於下週起在紐約、台灣兩地拍攝。 這部Netflix台美新片將從五零年代的台灣開始說起,一直至當代紐約為止,橫跨了數個世代的漫長光陰,也來回於太平洋兩端的遙遠距離,描寫著台裔美人遠渡重洋追逐美國夢的家族辛酸史,乃至於他們的悔恨、渴望、熱情與壓抑...2018-08-24 -
【李中專欄】長了嘴巴的手,卻說不出父親的名字:《紅盒子》
...原本就是個憂心忡忡的導演,當他出現在滿位無虛席的場次,第一句話是:「我知道,這部片會是我票房最慘的一部片」我的眼淚又被逼出來,可以理解儘管如此,再重來10年他還是會以這種不討好的方式去處理這個主題。已經看見了真實的模樣,就不能假裝沒有看見。 【Yahoo專欄作者李中】 作家、編劇、導演。曾為電影《艋舺》、《愛》及《刺客聶隱娘》等片效力,首部導演的劇情長片為《青田街一號》,最新作品為VR短片《董仔的人》。 movie_id:8694 ※不加入Y! 電影粉絲團,你就悶了!2018-10-21
網友短評
共1則